你能说出几个中国近代绘画大师
发布时间:2018-05-01 07:35:18 浏览: 次
张大千
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,距今最少有7千余年的。最初的中国绘画,是画在陶器、地面、和岩壁上的,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、绢、和纸上。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,和天然矿物资颜料。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、创新的努力之下,逐步构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,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。中国绘画创作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,油画、水彩画、漫画、宣扬画等相继发展起来,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,各个画种都展现出新的面貌。下面就为您介绍近代的1些国内著名的绘画大师。
任伯年,1840年生,1896年卒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。
吴昌硕,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(今湖州市安吉县)人。吴昌硕与虚谷、蒲华、任伯年齐名的“清末海派4杰”。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,书法家、篆刻家为“后海派”中的代表。晚年风格突出,篆刻、书法、绘画3艺精绝,申明大振,公推艺坛泰斗,成为“后海派”艺术的开山代表、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1代大师。
陈师曾(1876-1923),又名衡恪,号朽道人、染仓室等,江西修水人。祖父陈宝箴为清末湖南巡抚,是著名的维新派成员。父亲陈3立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,弟陈寅恪是著名历史学家。少承家学,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,回国后前后在南通、长沙、北京等地任职和任教。曾向吴昌硕学画及篆刻,并远师沈周、石涛、龚贤等。工山水、花卉及人物,擅长写意,笔力雄壮,着色吸收西画之法而不露痕迹。并曾撰文对文人画的价值进行阐释,很有见地。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即受其启发而至。惋惜早逝,未能发挥更大作用。
齐白石(1864-1957),原名纯芝,字渭青,后改名璜,字濒生,以号行,别名借山吟馆主者、寄萍老人、齐大、木居士、3百石印富翁等,湖南湘潭人。家本贫农,12岁其学木工,以此闻名。27岁时学字画,习诗文,刻印章。中年时屡次出游南北,57岁后定居北京。常与陈师曾商讨画艺。
推重徐渭、8大、石涛、李€€及吴昌硕诸家,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《齐白石全集》。
李苦禅( 1899年01月11日€€1983年06月11日)原名李英、李英杰,字励公。山东省高唐县人。1899年1月11日(戊戌年101月310日)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1个贫农家庭。考入艺专后,只能靠拉养车交学费。早年在北京大学附设的“业余画法研究会”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。曾投入1919年“54”爱国运动。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,是年接受同学赠名“苦禅”。 19 2 3年拜师齐白石,成为齐门第1名弟子。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“苦禅(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,尚不倒戈,真人品之高便可知矣”;认为“英(苦样)也过我,英也无敌,若老死不事大名,是无鬼神矣”。
汽修美容工作服
溥心畲(1887-1963),名儒,以字行,号西山逸士,辽宁人,满族,清宗室,恭亲王后裔。自幼好学,通经史,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。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,前后10年,后迁居颐和园。以山水画闻名于世,与张大千合称"南张北溥"。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娟秀涵蓄和北派山水的气力和蔼势。1949年移居台湾,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。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《溪舟访友图》轴、《秋山楼阁图》轴等。
陈半丁(1877-1970),名年,以字行,1作半痴,又字静山,浙江绍兴人,居北京。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。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。工山水、人物、花卉,以花卉见长。初得任伯年、吴昌硕之法,后吸收明清诸家法,有秀润苍古之趣。代表作品有《牡丹》、《菊花》等。
黄宾虹(1864-1955),名质,字朴存,亦作朴丞,号村岑,别署予向、虹庐,中年更号宾虹,以号行。祖籍安徽歙县,生于浙江金华,居杭州。早年参加反清革命。后相继在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,参与创办和参加多个艺术团体,并主持神州国光社、商务印书馆美术部编审工作多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、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。以水墨山水画闻名于世。
60岁前学古人,60岁到70岁游历名山东大学川,70岁后自创面目,大器晚成。早年多受渐江、查士标、恽向等的影响,疏朗淡雅,被称作"白宾虹";晚年则喜浓重的北宋山水,以积墨法求"浑厚华滋"。在近代画家中以重视笔墨著称。创"5笔7墨"之说。所作山水元气淋漓、笔墨飞动、意境深邃。亦偶作花鸟。卒后,所藏金石字画及遗作俱捐献国家,存于浙江省博物馆。亦擅美术史论,曾编辑《古画微》等,影响很大。代表作品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《拟何绍基意》轴等。
张大千(1899-1983),原名正权,后改名爰,小名季,又名季爰,曾入空门,法号大千,又称大千居士,还俗后以号行,4川内江人。少年习画,青年时随兄张善€€赴日学画。回国后师从李瑞清及曾熙学习字画。卓绝有才气,遍临先贤作品,尤得益于4僧,得其精华,所仿石涛作品,几欲乱真。
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无所不能;工笔、写意俱臻于妙境,30年代时与齐白石齐名,并称"南张北齐"。曾临摹敦煌壁画3年,画风大变,善用复笔重色,丰富浓重。50年代后长时间居巴西创泼墨、泼彩新法。1978年,移居台北。传世作品极多,在海内外影响极大,代表作品有藏于台北京大学风堂的《庐山全图》等。
吕凤子(1885-1959),名浚,以字行,号凤痴,别署凤先生,江苏丹阳人。早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,师事李瑞清、萧俊贤。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。1939年创办正则艺专并任校长。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。工书善画擅长人物、佛像、仕女,尤善写墨笔仕女。晚年喜菊上料理工作服作减笔佛像,造型奇古,生态动人。代表作品有《仕女》册页等。
刘海粟(1896-1994)原名盘,又名9,后改名海粟,字季芳,江苏武进人。幼习诗文字画、14岁时赴上海,入布景画传习所学习。1912年,与乌始光等发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,并任副校长。率先使用人体模特,曾引发轩然大波。后屡次赴京讲学,并创办天马会,探索艺术道路。1919年后,屡次在日本、东南亚及欧洲各国举行画展及讲学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华东艺专校长、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等。早年多作油画,后以中国画创作为主,工写意山水及花鸟,尤以画黄山闻名,曾10上黄山。所画山水,多用重墨泼彩之法气势雄浑,富于个性。传世作品很多,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藏《黄山》轴等。并出版有字画集及文集数10种,影响极大。
丰子恺(1898-1975),名仁,又名婴行,以字行,浙江桐乡人。早年师从李叔同,为中国漫画先驱之1,并擅长书法、音乐、文学等。1921年赴日,回国后在上海、浙江、贵州、广西、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育,并任开明书店编辑多年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、上海美协主席等职。擅长人物画,受日本画家竹梦久2影响,勾线平涂,造型简括,风格朴实,富有情趣。代表作品有《护生画集》组画等,出版有著作数10种。
徐悲鸿(1895-1953),江苏宜兴人。少年有才,曾在乡村学校任教。后去上海结识高奇峰。1914年入震旦大学习画,1917年留学日本,1919年赴法留学,师事达仰,后入巴黎国立美校。1927年回国后,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。屡次赴海外举行画展。抗战开始后投身民主运动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、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。
兼长油画、国画,作画主张"尽广大,致精微"。所作中国画,题材广泛,尤以画马闻名。于美术教育贡献尤大,桃李遍天下,影响极大。传世作品很多,中国画代表作有:《9方皋》、《愚公移山》、《漓江春雨》、《泰戈尔像》、《奔马》等。作品现多存于北京徐悲鸿记念馆。
何香凝(1878-1972),号双清楼主,广东南海人。廖仲恺夫人。早年参加同盟会,为国民党元老。49年后,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政协全国副主席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多种职务。1908年入日本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画,师从田中赖章。初期作品日本风格浓厚,善山水、花卉,常画松、梅、菊,尤工狮、虎等。用笔圆浑细腻,设色古雅,意态生动。传世作品很多,但大多已流散。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《虎》轴等。
潘天寿(1898-1971)原名天授,更名天寿,字大颐,号阿寿,别名寿者、雷婆头峰寿者、秃寿、懒道人,浙江宁海人。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1师范,曾入上海美专,后任叫席。得与吴昌硕、黄宾虹等交游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浙江美协主席、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。善于写意花鸟和山水,远师徐渭、8大及石涛等,近受吴昌硕影响,自成1格。其画布局奇险,笔墨浓重,色采单纯、气势雄阔,亦善指画。传世作品有《凝视》、《松石》等。著普通工作服执行国家标准述甚多,以《中国绘画史》影响为大。
在潘晋城兰花煤化工工作服天寿"中西绘画,拉开距离"的方针下,他主持的浙江美术学院比中国其他美术院校更加重视中国传统,并率先在60年代初实行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的分科教学,并将书法课纳入国画基础课表中,聘请了以传统功力著称的国画家、书法家到校任教,如吴€€之、顾坤伯、陆俨少等,培养了很多传统功力好,重视笔墨表现的国画家,这些画家因与浙江美术学院的传承关系和风格上的类似性,被成为"新浙派"。
傅抱石(1904-1965),原名永生,又名瑞麟,因爱好石涛,自名抱石,江西新余人,生于南昌。青年时酷爱字画篆刻,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,从金原省吾攻读东方美术史学,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。回国后,执教中央大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、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。以写意山水
潘玉良,(1895€€1977),原名杨秀清,原姓张,后随夫姓,改名潘玉良,又名张玉良,字世秀,江苏镇江桐城人,1895年诞生于江苏扬州。中国著名女画家、雕塑家。幼年时就成了孤儿,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,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,纳为小妾,改名潘玉良,居住在上海乍浦路。酷爱艺术的她,于1918年以素描第1名、色采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(后改成上海美术专科学校),师从朱屺瞻、王济远学画。
1921年毕业后,又考取安徽省公费补助留法的资历,成为里昂中法大学的第1批学生,但她到法国1个月后,就投考国立美术专门学校,两年后成为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油画班的插班生,与徐悲鸿同学。1925年她以毕业第1名的成绩获得罗马奖学金,得以到意大利进修,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。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,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。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。
女性画家限于客观条件,要成功常常比男性困难,必须付出许多牺牲,才能成绩事业,潘玉良即是这样的例子。潘玉良,画家、雕塑家。毕业于巴黎及罗马美术专门学校,作品摆设于罗马美术展览会,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。1929年归国后,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主任,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,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,屡次参加法、英、德、日及瑞士等国画展。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,又作王济远像等。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1人。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,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、融会中萌发发展的。
这正切合了她“中西合于1治”及“同古人中求我,非1从古人而无私之”的艺术主张。对此,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:“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,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采。她的素描具又中国书法的笔致,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,这是潘夫人的风格.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,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,色采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,很自然地显现出远近、明暗、虚实,色韵生动……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,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。1977年,这位旅居法国的1代画家去世于巴黎。遗作和遗物,已运回中国合肥市。
蒋兆和,早年兼事工艺美术、油画、雕塑,初期作品有:《卖小吃的老人》、《卖子图》及巨幅画卷《流民图》等;后期作品有《小孩子与鸽子》、《杜甫像》等。《杜甫》获第6届全国美展荣誉奖。1981年前后于深圳、北京与夫人萧琼举行字画展。出版有《蒋兆和画册》、《蒋兆和画集》、《蒋兆和画选》等。发表有《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》、《关于中国画的素描教学》等论文。
蒋兆和:原名万绥,3岁时改名兆和,男,1904年生,自幼家贫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。1920年至上海,曾画广告,从事服装设计,并自学西画。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,为图案系教员。1930⑶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,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扬队绘抗日宣扬画。1935年至北平,次年返4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。1937年春返北平,任京华丽术学院教授、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。范曾、马振声、姚有多等都曾师从蒋兆和先生。
吴作人,安徽省泾县人,1908年11月3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市,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少年时期。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,1927年至1930年初前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、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,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,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。早年攻素描、油画,功力深厚;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,不落传统窠臼。晚年后专攻国画,境地开阔,寓意深远,以凝炼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成就。
他的艺术成绩是多方面的。在素描、油画、艺术教育方面都成就甚深,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1格,自成1家。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,1955年任副院长,1958年出任院长,1979年任名誉院长。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副主席。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,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。曾连续当选第1至第6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与他“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”,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。善于油画、中国画。1997年4月9日去世。
林风眠(1900€€1991)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原名林凤鸣,生于广东梅县,自幼爱好绘画,19岁赴法勤工俭学。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,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进修。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。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(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)任校长。解放后,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。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,1979年在巴黎举行个人画展,获得极大成功。作品有《春晴》、《江畔》、《仕女》、《山水》、《静物》等。著有《中国绘画新论》,出版有《林风眠画集》等。
林风眠善于描述仕女人物、京剧人物、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和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。从作品内容上看有1种悲凉、孤寂、空阔、抒怀的风格;从情势上看1是正方构图,2是无标题,他的画特点鲜明,观者1望即知。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,造就1种共通的艺术语言。他无愧因而1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,对许多子弟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。林风眠是全部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。
陆俨少(1909€€1993),原名冈祖,字仿佛,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。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,1是“留白”,2是“墨块”。所谓“留白”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,这类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,也能够被看成泉水、山径和浪花。留白要以墨色反衬,所以陆先生又创“墨块”法,以浓墨积点成块。陆先生还善于用长线条描水勾云,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。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,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。另外,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,只用1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,常常起笔墨迹厚重,直到墨色淡干飞白,才蘸第2次。
李可染(1907.3€€1989.12)室名师牛堂,江苏徐州人。原名李永顺,曾用别名3企。擅中国画、美术教育,是中国山水画大家。自幼习画,深受潘天寿、林风眠影响,并师从齐白石、黄宾虹学画,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。解放后,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。擅山水、重写生,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,将西画技法和谐地熔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当中,获得了杰出的成绩。
绘画爱好者 | 最爱好的公益展现平台
商务合作微信号:516881207
长按2维码,添加“绘画同盟”公众号
开启您的绘画生活
- 下一篇: 薛之谦“假”离婚?只是为了买套房?!
- 上一篇: 你要关注的,不但是1件大衣而已